目前分類:健康資訊 (6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傾聽你的身體說話,它們會告訴你,你很少意識到的病兆。

1.視力減退的幕後黑手
最近的工作忙到想吐,你整夜整夜地在電腦前加班,視力明顯下降。你要當心了!眼睛經常發花、眼角乾澀、看不清東西,這可是肝臟功能衰弱的先兆。如果按一按肝臟的四周,會有發脹的感覺,就十有八九是肝臟出了問題。這時除了及時就醫外,還要注意用眼衛生,不要讓眼睛太過疲勞,用眼不當會影響到肝臟

2.腳有些腫?不可輕視
最近腳有些腫,還伴隨著痛癢……這個看似尋常的癥狀,可不能小瞧。它很有可能是在對你說你的靜脈出了問題!腳腫了,往往是由于靜脈栓塞而引起的,及時看醫生的話就沒什麼事,不然很可能導致下肢浮腫,甚至會引發肺栓塞,影響到你的生命安危。靜脈中的一些小血管被堵塞住了,血液就回流不暢,才會出現腳腫的癥狀。所以你可不能掉以輕心。如果你的腳腫,通過按摩不僅無法退下去,反而越來越嚴重的話,就要引起高度重視了。

3.睡覺流口水,不僅僅是可愛
你會為你睡覺時流口水而不好意思嗎?這可不是可愛或不衛生那麼簡單。它可能是由于你的神經調節障礙而引起的。唾液分泌的調節,完全是神經反射性的。常說的望梅止渴,就是日常生活中,條件反射性唾液分泌的一個例子。除此之外,口腔內的衛生沒有打掃好,也會出現流口水的現象。口腔裡的溫度和濕度最適合細菌的繁殖,炎癥、睡覺流口水,也是在提醒你,小心牙周病,要去看牙醫了!

4.瘢痕變化,不良的癥兆
如果你身上的一些慢性皮膚病,如燒傷或外傷後的瘢痕疙瘩,或慢性皮炎等,最近忽然發生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變化,你可一定要提高警惕了。若經過治療,這些病變反而增大,或者破潰、變硬、變厚、色素加深、角化過度甚至出血,這時,應該警惕有皮膚癌的可能。並且,如果皮膚上出現了一些硬硬的隆起的小腫塊,還老是下不去的話,就必須要到專科醫院檢查了。

5.小心你下垂的眼瞼
剛到了三十歲,成熟性感的年齡,怎麼眼皮卻越來越厚重,還忽然有些下垂呢?你可要擔心了,不能只想到去美容院,它是許多疾病的早期癥狀。重症肌無力這種病的先兆就是緩慢發生的眼瞼下垂。先是一只眼,後是另一只眼,早晨輕,晚上重,一天之內有明顯的波動性。比較嚴重可怕的還有顱內動脈瘤。如果你的眼瞼下垂是一側性、突然的,瞳孔散大,應立即到神經科搶救。聽起來實在是有些駭人。

6.彩圈--失明的先兆
你在看燈光時,發現燈光周圍出現彩圈?別覺得新奇,這可不是你的特異功能。它預示著你,可能患上了閉角型青光眼。閉角型青光眼是一種常見的、可以導致失明的眼病,早期癥狀是出現虹視,就是這種看見彩圈的現象。彩圈近看較小,遠看較大,紫色在內,紅色在外

7.“吃貨的隱患
Amy近一個月來突然胃口大開,但體重卻隨著進食的增多而減輕了,排尿量也隨著喝水次數的增加而明顯增多。去醫院一檢查,發現食欲大增的背後竟然 隱藏著糖尿病。Lisa近日來也是,經常吃了飯沒多久就又嚷著肚子餓,但人卻明顯消瘦。醫生檢查後發現,Lisa竟得了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此外, 皮質醇增多癥、肥胖性生殖無能症等,也可以讓你出現胃口大開、食量猛增的現象。因此,如果你最近食欲好得有些不尋常,還是早早去醫院全面檢查的好。

8.胃痛,還是心臟病?
你患過胃病,所以這次,竟把心髒病的先兆當成了胃疼!要知道,這可是一個重要的報警。與一般的胃病不同,心臟病引起的胃痛很少會出現絞痛和劇痛,壓痛也不常有,只是有一種憋悶、脹滿的感覺,有時還伴有鈍痛、火辣辣的灼熱感及惡心欲吐感。

9.悄悄變化的美人痣
我們的身體在發生變化時,總是會有各種各樣的癥兆,只要你懂得愛惜自己。在痣發生惡變,成為惡性黑色素瘤時,有這樣一些報警︰
1.
痣在近時期內迅速增大;
2.痣表面出現糜爛甚至發生破潰且有瘙癢感;
3.痣周圍原先平坦無異,新近出現小黑點、衛星結節狀組織,或附近淋巴結腫大且伴黑色。

10.別讓汗濕了你的手心
手心出汗,可不是在說你身體好,特別是年輕人。女性手心會發熱,還很有可能得了慢性腎盂腎炎。前期一般有持續性或間歇性手心發熱、出汗,或伴有全身發熱。

11.你在不自覺地保持著同一個姿勢嗎?若你經常由于不得已,而採取了一些姿勢,這通常是疾病的癥兆。 

1
)機械式端坐︰坐下時,只有兩手扶在膝蓋上,或扶持床邊才感到舒服,心臟在告訴你,你是不是太疲倦了?
2)閉眼站立時身體搖晃︰兩腳並攏直立閉眼, 身體就大幅度晃動。這是提示你小腦或脊髓功能可能出現了異常。
3)坐臥不安︰體位變化頻繁輾轉反側,坐也不是臥也不是,可能有膽石癥、腸絞痛等隱患。
 
12.肚臍在說話 

1
)向上形︰肚臍向上延長,幾乎成為一個頂端向上的三角形。那你得多留意胃、膽囊胰臟的健康狀況。
2)向下形︰應注意預防胃下垂、便秘、慢性腸胃疾病 及婦科疾病。
3)肚臍偏右︰肝炎、十二指腸潰瘍在向你敲警鐘!
4)肚臍凸出︰當腹部有大量積水或卵巢囊腫時,肚臍就會向外突出。
 
13.走路姿勢的疾病密語

1)無論是站著還是坐著,經常不斷地變換姿勢,這是脊背部疾病的信號,例如骨質增生或者椎間有骨刺等。
2)腰彎不下去,需要彎腰時只能挺直身子,把整 個身軀向前傾,這是脊椎軟骨組織受損的病癥。
3)步態猶豫不決,總像在尋找某個支撐點似的,很有可能是由高血壓導致頭暈而引起的。 
4
)頭部有不易察覺的顫抖,說明你的腦血管或者神經系統也在發抖。手部顫動,則是毛細血管的問題。
5)走路時身體向一側傾斜,是腎或膀胱。

14.胱疾病的征兆。
反復低熱,別來糾纏我。小林最近每天晚上幾乎都出現低熱,但又從不超過
38℃,到第二天早晨又消退了。去醫院驗血檢查出是心臟瓣膜受到了細菌感染,幸虧發現得及時。其實,出現低熱,還有可能是消化道疾病的信號,包括淋巴肉芽腫病等等。

15.視力的突然叫停
阿明在會議上講話時,突然左眼什麼也看不見,講話也變得結結巴巴,但很快又恢復正常。他沒有忽視,趕緊去看了醫生。檢驗結果他得了種
一過性缺血性發作的病癥,是由于短時間血未能供到大腦的一個特殊區域所致。
 
16.心臟在咳嗽
通常一次頑固性咳嗽,不是一種威脅生命疾病的癥兆。但很可能是充血性心臟病或肺癌的信號。如果咳嗽兩周以上,又找不出病因,就要趕緊去醫院檢查,別擔心,發現得早是好事。

 
17.抓破皮膚?哦不!
你的手和大腿的某個部位,總是一天到晚地癢個不停,而且發展到後來,甚至想把皮膚抓破才覺痛快,同時又發現有皮疹。這可能是患了淋巴肉芽腫!這個病的後期幸存率只有
20%,因此早期發現的意義特別重大。另外,持續發癢的癥兆還有可能是糖尿病、嚴重血液紊亂和肝炎等。
 
18.神秘的紫血塊
在人體兩脛部位,出現無法解釋的紫血塊,這是血小板減少的病癥,意味著人體內血的凝聚機制出了問題。它也可能是白血病、潛伏性肝病的信號,要趕緊去醫院了,說什麼也別耽擱!

 
19.唇舌麻木,胰臟的信號
嘴唇感覺麻木,飲食減少,身體日漸消瘦,這是胰臟功能在逐步衰退的信號。胰臟不好,便殃及胃,當胃受到損害時,嘴唇就會明顯地變得乾燥欲裂、麻木無味。

 
20.指甲敲警鐘
指甲末端呈直線形,是淋巴體質或器官無抵抗力的體現;指甲呈扁平形,那是咽喉在呻吟;指甲類似雲母,則表明體內有寄生蟲;指甲出現橫皺紋,你的消化系統最近是不是不太好?指尖邊緣指甲有凹陷,動脈硬化和癌癥或許在滋長!如果指尖指甲深陷入肉,親愛的,你要趕緊去檢查一下肝臟。

emily6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看電視瞇眼歪頭 小心弱視上身
【中時健康 黃曼瑩/台北報導】2009.05.26

 

 

 

 

 

 

 

 

 

 常見有許多焦急的父母詢問眼科醫師:「學校視力檢查發現我的小孩有弱視,該怎麼辦?」父母都擔心小孩因「弱視」而輸在起跑點,尤其升學壓力極大的年代,有弱視的小孩約佔人口的4%,孩子的視力保健非常重要,必需把握黃金治療期。

  弱視是一種可治療的疾病,但是要能早期發現,如果家中孩子看東西不清楚,看電視距離愈來愈近,甚至瞇眼、歪頭,走路常跌跌撞撞,拿東西距離抓不準時,家長就應該要注意小孩的視力是否有問題,趁早帶到眼科檢查。

  弱視的種類可大略區分為三大類,包括第一類是先天性白內障或眼瞼下垂引起的遮蔽性弱視,此類比率較少;第二類是眼球內斜或外斜引起的斜視性弱視;第三類是屈光性弱視,佔弱視比率人口最多。眼科醫師林超群表示,屈光性弱視是由於高度遠視、高度近視、高度散光及兩眼不等視等,屈光不正所引起,其中又以高度散光所引起的「經線性弱視」,佔所有弱視小孩數量的大宗。

  小孩如果兩眼遠視超過400度以上就屬於高度遠視,散光超過200度以上就叫高度散光,或四歲前即近視500度以上就是先天高度近視。以上這些情形的小孩都很容易引起雙眼弱視。另外如果兩眼近視或遠視度數相差超過250度以上,或兩眼散光度數相差150度以上,則容易引起單眼弱視。

  診斷弱視,除了上述原因以外,林超群醫師表示,還必須看小孩的矯正視力能達到多少,小孩的矯正視力並非一生下來就可達到1.0,而是隨著年齡逐漸的提升。統計上小孩矯正視力發育的情形,可將其年齡加三作為判斷的標準。譬如四歲的小孩矯正視力正常發育應可看到0.7,五歲的小孩矯正視力正常發育應可看到0.8,而六歲以上的小孩如果矯正視力在0.8以下,再怎麼努力也無法看到0.9或1.0以上的視標時,這種情形就是有弱視。

  此外兩眼矯正視力的差距在兩行以上時,也應判斷較差的一眼有單眼弱視。小孩的視覺系統,從出生到七歲這中間都還在發育,就好像數位相機在升級,從200萬畫素升級到1000萬畫素一樣,而弱視眼就是小孩的大腦視覺區,只發育到500萬畫素無法繼續升級。

  弱視的矯正是條漫長又艱辛的路,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幼稚園期間,也就是6~7 歲之前是治療的黃金期,必須家長有耐心的配合才能成功。過去認為若超過8歲,往往視力的發育期已過,則弱視眼很難再恢復。但使用目前的新方法「旋轉式稜鏡弱視訓練法」有些案例在 12歲以前都還有希望,所以家長切莫輕言放棄。

  過去對弱視的治療,都是採用配戴眼鏡,加上遮眼治療的方法。林超群醫師指出,傳統的遮眼療法,常因貼眼的不舒適感,以及周遭同伴的嘲笑排擠,使小孩心理上有困擾而不願意配合,導致治療中斷。另外CAM畫圖訓練法,則因需要另外撥出時間做反覆不斷的重覆訓練,導致孩童因無趣,專注度不佳導致效果不彰。「旋轉式稜鏡弱視訓練法」是一種全新的弱視治療法。在幫助孩子訓練弱視眼的同時,孩子可以玩電腦或看電視,彌補了傳統治療法的無趣感,因孩子配合度高,增加訓練的成效。

  這種不傷眼睛、無副作用的「旋轉式稜鏡弱視訓練法」,是治療兒童弱視的新選擇,不必遮眼,一般持續六個月的訓練後,弱視即能痊癒。它利用旋轉式的稜鏡效應,先改變大腦視覺中樞原來舊有的,對空間及距離的感覺,將左右眼影像分開,給予融像的刺激,讓左右大腦各別感覺到左右眼各自的影像已變清晰,因此才能刺激左右腦的視覺區分析能力各自活化,而能加快培養視力的發育,達到治療弱視的效果。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1,18&id=6358

emily6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姜紹青藥師 市售止痛成藥傷肝腎?正確認識止痛藥
和信醫院藥劑科組長姜紹青

根據統計,台灣地區一年吃掉近億顆非麻醉止痛藥(例如普拿疼及阿斯匹靈),而因一般常見止痛藥屬於指示用藥,不需要醫師處方,民眾取得止痛藥的管道最主要是藥局其次才是醫院診所。但民眾往往可能忽略止痛藥的使用注意事項,而產生一些不良反應。到底這些常見的止痛藥安全嗎?怎麼使用才能避免肝腎負擔?帶您一起來了解。

兩大類市售止痛藥:

乙醯胺酚 (成份Acetaminophen)

:直接作用於腦部中樞神經,阻斷疼痛傳導,達到止痛效果,是一種很單純的止痛解熱(退燒)劑,但無消炎功用;例如普拿疼、斯斯解痛錠、泰諾等。

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藥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簡稱NSAID):以作用與阿斯匹靈類似的成分為主,例如阿斯匹靈、百服寧、伊普膠囊等。

阿斯匹靈主要透過抑制前列腺素生成,減弱末梢神經對於刺激的感受性,緩解全身輕度至中度的疼痛。但同類中各個藥物仍有使用上的優缺點與使用注意事項,比方說阿斯匹靈不只具有抗發炎作用,也可以做為避免心血管栓塞的預防藥物,但缺點是容易造成全身性的副作用,例如長期服用時,對於肝、腎、胃有較明顯的傷害;服用抗凝血劑以及18歲以下青少年、氣喘或有鼻息肉、孕婦或有出血傾向者,都應避免服用阿斯匹靈。針對不能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乙醯胺酚提供另一種選擇。直接作用在腦中樞神經的乙醯胺酚,可以阻斷疼痛傳導,是一種很單純的止痛解熱(退燒)劑,優點是較少全身性副作用,孩童、孕婦如有止痛需求,選擇乙醯胺酚類之止痛藥較為安全。

吃普拿疼會傷肝?

乙醯胺酚類的止痛藥在高度過量服用的情況下,有可能造成藥物中毒。而本身有酗酒習慣的人或同時服用某些其他藥物,可能加重乙醯胺酚在肝中的毒性。以常見的普拿疼為例,每顆藥物含乙醯胺酚500毫克,一天最高量為8顆,如超過就有可能造成不良影響。此外,在長期酗酒的人,酒精成分會使肝中的氧化酵素變得異常活躍,讓有毒代謝物在肝臟中快速產生,造成肝細胞的傷害;也可能因為他們對乙醯胺酚的代謝速率加快,可能需比一般人服用較高的劑量才有止痛效果,遂在不知不覺中造成使用過量。若同時服用抗癲癇藥物,體內的肝臟酵素的代謝速率也可能提高,而降低了藥效並且增加肝毒性。乙醯胺酚不只存在止痛藥中,在其他成藥中也很常見,例如感冒患者經常使用的感冒糖漿。在使用任何藥物前,務必看清楚包裝上的成分說明以及每日從不同產品而來的服用總量,避免重複服用乙醯胺酚,導致過量而造成身體負擔。

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藥傷腎?

上述提及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藥主要作用於抑制前列腺素,而前列腺素正好與腎臟小動脈擴張有關。當服用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藥後,將會產生抑制腎臟小動脈的舒張,造成腎臟過濾血流量下降,導致腎功能下降。根據國外研究顯示,5~9%的洗腎病人是因為濫用消炎止痛藥造成的。而每年千餘名濫用止痛藥的人中,約有1.7人需要洗腎。腎臟功能不彰的人長期服用此類藥品,一方面將使腎功能繼續下降,另一方面使其他藥物排除速度下降,可能提高其他藥物的副作用。長期的傷害有可能是永久性無法回覆的,且一般的腎功能檢查很難在初期察覺因藥物造成的腎臟傷害。

如何正確使用止痛藥

市售止痛藥主要可使用在兩類常見之疼痛,一為創傷後急性疼痛如跌倒、割傷、術後伴隨之疼痛,此類用藥方式,應依循醫療人員指示時間使用。正確用藥時間為固定間隔(如每四個小時、每六個小時),並非像常見國人習慣依三餐服藥的方式,依照固定時間間隔服藥,可以維持血中止痛藥濃度的穩定。另一類為可預期或有預兆性之疼痛,例如長期患有偏頭痛或生理痛之民眾,建議可以在感覺疼痛正在醞釀來臨時,先服用止痛藥,可達到預防疼痛及降低疼痛發生時的不適感,並縮短疼痛時間。

每種止痛藥皆有每日服用劑量最高限制,請依照產品說明書、包裝或藥師指示用藥,以免服用過量。最後提醒除非專業醫療人員指示,否則最好不要混用兩種以上的止痛藥物。小孩、老人及孕婦等特殊狀況,請依照專業醫療人員指示用藥,以確保用藥安全。

【聯合線上/業務企劃】

emily6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藝人長期為背痛所苦 漫談僵直性脊椎炎

【文/高雄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 曾瑞成醫師】2009.04.20

 

 

 

  

 

 

 

 

 

 

 

曾經因為媒體報導流行歌壇小天王周杰倫的兵役問題、歌壇長青樹余天及其兒子長期為背痛所苦,有關僵直性脊椎炎的話題,不時被提出來討論。到底什麼是僵直性脊椎炎呢?簡單的說,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異常而發生的一種慢性、全身性、進行性的發炎疾病,以侵犯脊椎關節及附近肌腱、韌帶等軟組織為主,但也可能併有脊椎與關節外的侵犯。以下就幾個臨床上遇到的案例加以說明:

案例一:

  黃先生,20歲的男性大學生,來門診的主訴為反覆性下背痛及晨間脊椎僵硬感有三年之久,有時腳後跟會出現腫痛現象。理學檢查發現右腳後跟發炎腫痛,腰椎彎曲度稍差,抽血檢查HLA-B27抗原陽性,發炎指數ESR、CRP上升,X光攝影檢查發現雙側薦腸關節炎,而診斷出僵直性脊椎炎。

案例二:

  林先生,37歲的男性商人,因為反覆性葡萄膜炎兩年多,由眼科醫師轉介來門診。詢問病史發現慢性下背疼痛合併漸進性脊椎活動度不良十餘年。理學檢查發現駝背和脊椎活動度不良,X光攝影檢查發現除了雙側薦腸關節炎外,另有腰椎及胸椎黏合,形成竹竿狀,這是一位較晚期的僵直性脊椎炎的患者。

案例三:

  李先生,30歲男性業務員,自服兵役期間開始出現間斷性下背疼痛,起初以為是過度疲勞所致,但漸漸的疼痛感加劇且持續,嚴重時在半夜因痠痛及僵硬感而醒。這一年多來,更因為左髖關節疼痛,而影響到正常行動。X光攝影檢查顯示雙側薦腸關節炎和左髖關節破壞,抽血檢查ESR、CRP指數上升。這是一位僵直性脊椎炎合併髖關節侵犯的患者。

案例四:

  王同學,14歲高中生,因為右膝關節腫痛,無法如同學般打籃球,而由媽媽陪同至門診。起初以為是運動傷害不以為意,後來右膝疼痛到連蹲下及上下樓梯都有困難,其後經常出現腰痠背痛現象。詢問病史得知父親及堂哥皆為僵直性脊椎炎患者;理學檢查發現右膝關節發炎,腰椎活動度正常,抽血檢查HLA-B27抗原陽性,發炎指數ESR、CRP偏高,臨床上判斷為幼年型僵直性脊椎炎。

流行病學

  僵直性脊椎炎好發於20至40歲的成年人,男女比例約為5-6:1,女性也可能得到此疾病,只是病例較少且病情較輕。僵直性脊椎炎的盛行率在台灣估計約佔全體人口的0.1-0.4%,以此推估,國內約有四、五萬名患者,顯示僵直性脊椎炎並不少見,但卻常常被輕忽了。

哪些人容易罹患僵直性脊椎炎?

  僵直性脊椎炎與一種遺傳標記-人類白血球抗原B27型(簡稱HLA-B27)有很大的關係,95%病人具有HLA-B27抗原(即HLA-B27陽性)。統計上,若父親為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小孩得此病的機率約為百分之十。有關僵直性脊椎炎的致病機轉,至今仍不十分清楚,目前認為病因為多重因子交互影響,而其中先天的遺傳基因(HLA-B27)及後天的環境因素(如細菌感染等)皆扮演重要的角色。

僵直性脊椎炎的症狀

  僵直性脊椎炎初期典型的症狀是:慢性下背痛、晨間脊椎僵直及運動範圍受限。下背痛以兩側薦腸關節為主,有時會像坐骨神經痛般蔓延至臀部,尤以晨間為最,嚴重時病人在半夜因為痠痛及僵硬感而醒。而且因為僵硬造成彎腰困難,這種背痛及晨僵現象持續時間通常大於一小時,休息時症狀更明顯,在活動過後症狀會減輕。當胸椎跟著發炎時,會伴隨呼吸疼痛以及胸部擴張困難;到了影響頸椎時,頭頸的活動會變得疼痛而僵硬。

  除了脊椎症狀外,約有三分之一的病人同時併有周邊關節炎-侵犯髖關節(如案例三)、肩關節、膝關節(如案例四)及踝關節。有20%的病人會有肌腱、韌帶與骨骼交接處的發炎,好發處為腳後跟及足底(如案例一)。25%的病人會出現眼睛的葡萄膜炎與虹彩炎(如案例二),症狀為眼睛紅腫充血、視力模糊,嚴重時可能失明。少數的病人會併有心臟(瓣膜閉鎖不全或傳導阻滯)、腎臟(A型免疫球蛋白腎炎,多為無症狀的輕微血尿,只有少數病人造成腎功能異常),以及肺臟(上肺部纖維化,極為罕見)的侵犯。

  病程嚴重及控制不良者,晚期因脊椎黏合,形成竹竿狀,因而造成畸型、駝背(如案例二)。脊椎黏合之後,因喪失柔軟度,再加上骨質疏鬆變得較易骨折,或因而造成神經壓迫。

僵直性脊椎炎的診斷

  診斷僵直性脊椎炎主要是經由詳細的病史詢問、根據臨床症狀、理學檢查及X光攝影,必要時抽血檢查病人血液之HLA-B27抗原,一起綜合判斷而診斷僵直性脊椎炎。

  目前普遍認定的診斷標準,是依據1984年的Modified New York criteria:

1. 下背痛及僵直,休息無法減輕3個月以上。
2. 腰椎運動範圍受限(腰椎的前曲、後伸及側彎三方面運動受限)。
3. 擴胸範圍受限(擴胸範圍小於二點五公分)。
4. X光有薦腸關節炎(骨盆與脊椎交接處),雙側二級或單側三級以上。

  以上若有第4點再加上1~3中任何一點,便可確定診斷為僵直性脊椎炎。

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療

  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療目的為減輕疼痛、保持脊椎活動範圍及功能,並預防併發症的發生。

1. 病人教育 :

  僵直性脊椎炎的病程通常是慢性、反反覆覆的,因此讓病人與家屬了解疾病的病程,預後及可能的併發症,並能與醫師充分地配合,定期追蹤及治療是必要的。睡姿宜平躺或趴睡,枕頭宜低,床板宜硬,鋪約五公分厚之軟墊,應避免過軟之床墊。

2. 運動及物理治療 :

  運動對僵直性脊椎炎病人是非常重要的,對減輕疼痛,保持脊椎活動範圍及增進生活品質皆有幫助。運動種類以能活動關節但不劇烈碰撞衝擊關節的運動為宜,如柔軟體操、游泳等都是很好的運動。少數不動脊椎的運動(如自行車)及劇烈碰撞的運動(如拳擊)則應避免。維持正確的姿勢也很重要,應避免長時間維持一個姿勢不動(如長時間上網或打電動)。鼓勵病人多做伸展運動及伸張脊椎的運動,以預防脊椎的變形。

3. 藥物治療:

  醫師會根據病情處方予非類固醇性消炎止痛藥及免疫調節藥物。非類固醇性消炎止痛藥(NSAID):非類固醇性消炎止痛藥目的在抑制發炎、減輕疼痛,使病人能多做運動,並增進生活品質。免疫調節劑(DEMARD):最常被使用的藥是「磺胺匹林」Salfasalazine(Salazopyrine),病情較嚴重者還可合併使用Methotrexatte(MTX),這些藥物具有調節免疫系統的功用,醫師會根據病情及體重給予適當劑量。對於頑固型的僵直性脊椎炎,醫學研究證實「沙利竇邁」及抗腫瘤壞死因子之生物製劑(如恩博、復邁),具有顯著的療效。

4. 外科手術 :

  對於脊椎嚴重變形的病人,可以手術矯正姿勢。髖關節嚴重受損時,可行關節修補或置換術,改善關節功能。

結語

  僵直性脊椎炎並非絕症,其病程是慢性、反反覆覆的,雖然不能斷根,但整體而言,僵直性脊椎炎的預後是相當良好的,一般並不影響壽命,控制得宜的話,百分之九十的病人仍然可以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僵直性脊椎炎是一個常見卻容易被忽略的疾病,有賴於病人自身及醫師的高度警覺心,以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有助於改善病程並增進生活品質。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5,66&id=5793

emily6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保命防跌,老年人藥小心呀!

馬偕醫院藥劑部/詹壁瑋藥師

四成的老人跌倒都發生在自宅內

行政院衛生署為了加強台灣醫療產業對病人安全(Patient Safety)的重視,自2003 年開始規劃並建構一個全國性病人安全通報系統(Taiwan Patient-Safety Reporting System, TPR),並於2005年進行線上通報。至200612月為止的通報案例共10,664件,其中總數最高的是跌倒事件,共有2,938件,佔通報案例的27.6%,其中又有1,084(佔跌倒事件的36.9)嚴重度達中度或重度以上。

此外,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5 年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調查結果發現:台灣地區老人過去一年跌倒之年齡暨性別標準化盛行率,由88年的18.7%增加至94年的20.5%,有超過四成的老人跌倒都發生在自宅內。下肢、上肢及髖骨是老人跌傷者最常見的受傷部位。

美國醫療機構評鑑聯合會(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 JCAHO)2007年與2008年訂出十六項病安目標,其中第九項是「減少病人因跌倒造成傷害的風險」,並建議應建立降低病患跌倒的計畫,及評估其有效性。

 

由藥品引發的跌倒事件常被忽略

根據國內外調查研究指出,病人跌倒是最常被通報的病安警訊事件之一。美國65歲以上的社區居民,約35%~40%在一年中曾經有跌倒的經驗;在護理之家與住院中心的65歲以上老人一年內跌倒的發生比率約為社區老人的三倍,其中有10%~25%因跌倒而造成嚴重傷害,例如:骨折、撕裂傷或需要住院照護等。

與跌倒相關的因素很多,許多問題都顯而易見且受到重視,但是由藥品引發的相關跌倒事件,其發生原因與預防方法卻常被忽略。根據一篇國外研究指出,服用後會顯著增加跌倒危險的藥品包括:抗精神病藥品、利尿劑、強心劑、抗心律不整藥品。其中抗精神病藥品(psychotropic medication)包括:精神病藥品(neuroleptics)、鎮靜安眠藥品例如: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s)以及抗憂鬱藥品(antidepressants)

所以家中有老年人的家屬及醫療照護者應該經常檢視老人的日常用藥,留意是否同時使用四種以上的藥品以及服用抗精神病藥品、利尿劑、強心劑、抗心律不整藥品,以期能避免並預防老人因用藥而發生跌倒的危險。

一般而言,老人是用藥較多的族群之一,其所用的藥品產生的副作用可能造成老人跌倒的發生。常見「與老人跌倒有關的藥品」及其治療的疾病之相關內容,請參閱《健康世界》200811月號。

 

結論

跌倒事件導致的結果不僅會影響老人、老人家庭及社會的負擔,甚至會延長住院天數及增加額外的醫療費用。因此有效預防因用藥所造成跌倒事件的發生,是老人本身及其家屬應該特別注意的生活課題。

 

預防老人用藥後跌倒的方法

 

1.減少服用藥品的種類。

2.減少不必要之藥品使用。

3.減少易導致跌倒藥品的併用。

4.告知老人目前正服用可能增加跌倒風險的藥品,及注意事項。

5.使用利尿劑藥品之前應先如廁。

6.如有姿勢性低血壓,則需抬高床頭、調整會引起姿勢性低血壓的藥品。起身剎那最危險,因為突然的姿勢改變或用藥,也會造成低血壓、暈眩而跌倒;所以年長或行動不便者在用藥後,照顧者需扶持上廁所,且廁所起身時也同樣需要扶持。

7.避免或減少使用鎮靜劑或安眠藥。

8.服用會產生嗜睡副作用的藥品,應該多休息、勿駕駛汽機車、並且勿操作高危險性的機械。

9.假如發生眩暈,則需臥床休息,並以漸進方式緩慢改變姿勢,下床時先於床緣靜坐一會兒,等待頭部無眩暈感時再站起來,並且建議可在原地站一會兒,再開始行走。

10.夜間上廁所時,可再床邊及廁所留一盞燈,並在廁所放置止滑墊,或加裝止滑扶手等,建議居家走道不要堆放雜物,以防止跌倒的意外。

emily6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肌膚去角質的重要

 

 

環境污染、紫外線飆高會導致肌膚出現皺紋、鬆弛、乾燥、斑點、缺乏彈性等肌膚問題或引發身體的疾病。(photos.com)
 
肌膚去角質的重要
 
作者﹕玉宇
 

 
金融海嘯襲捲全球,讓失業率節節攀升,造就現代人壓力重重。若再加上因地球暖化所造成的環境污染、紫外線飆高及抽煙、老化等因素湊熱鬧,不斷加速了自由基的產生與增加,那麼就會傷害體內的健康細胞,導致肌膚出現皺紋、鬆弛、乾燥、斑點、缺乏彈性等肌膚問題或引發身體的疾病。 而今適逢春夏季節轉換之初,膚況更容易隨著氣候轉變而產生波動。人體的表皮細胞也是從表皮的最底層新生,再逐步被推至最表面,在推擠的過程中細胞會逐漸地衰亡,到達表面的就是老化或死亡的細胞,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角質層了。適度的去角質不但可以幫助表皮加速代謝老化細胞,使底層細胞新生讓肌膚看起來更柔嫩有光滑,但如果過度的去角質,反而會傷害正常的肌膚細胞,形成反效果了。

若當肌膚表面的角質層翻起又無法留住水分時,不僅影響肌膚細胞正常地代謝排毒作用,也會大大的降低肌膚防衛的功能,讓原本健康的肌膚感到油膩、粗糙、甚至發癢而趨於脆弱!因此每星期2次的去角質來幫助肌膚代謝老化角質,就變得格外重要了!

不論是哪種膚質,「去角質」都已成為保養絶對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驟,再說人的肌膚因為老化、自由基等破壞因子的傷害,使得原本肌膚代謝的速度更趨變緩,以致原本應該脫落的角質細胞不斷堆積,結果造成肌膚失去了透明度,也是間接形成黯沉的主要原因。

小叮嚀~~

臉部老舊細胞層層堆積,不但會使皮膚粗糙,也會影響到塗抺在臉上的保養品吸收。去角質也可以促進皮膚代謝功能,讓保養品的吸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先用去角質妝品於臉部搓揉約2分鐘後,再以清水沖洗乾淨,另施以面膜護膚,讓保養效果加倍!@*

http://www.dajiyuan.com

 

emily6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攝取》食物「鈉」麼多 一日吃多少?
【元氣周報/記者劉惠敏/報導】

你知道自己一天到底吃了多少鹽嗎?有沒有超過建議攝取的鈉量?

美國紀錄片「麥胖報告」(Super Size Me)中,導演摩根(Morgan Spurlock)連吃一個月知名速食餐,進行「人體實驗」,他將一個月吃下的鹽分、糖分等換算後,將同重量的鹽、糖等一包包放進房間,不一會兒就滿了!顯示高鹽、高糖、高油脂的食物如何危害人體健康。

計較熱量 也要計較鹽量

亞東醫院內科主任王治元說,現代人開始懂得計算熱量,卻忘記斤斤計較吃進的鹽量!

根據兒童營養調查,台灣國小學童每日攝取鹽量就已經超過成人每日鈉攝取建議量(2400毫克)兩倍,孩子們所吃下的鹽量,可能不到1個月就可「集滿」一包250克的鹽袋,成人就更不用說了。

學會減鹽 必看營養標示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說明,雖然天然食材也含鈉,但影響較小,因此一般攝取過量的來源就是包裝食品以及調味料,也與烹煮的方式相關,因此要先學會如何查看食品包裝上的「營養標示」,調味過程也多「計較」些。

生活中的高鹽危機

根據英國標準,每100克食物,超過500毫克鈉的即為「高鹽食物」,低於100毫克的為「低鹽食物」。

速食套餐:目前市面上知名速食店的套餐,幾乎都會超過1500毫克,差不多1天建議攝取量的6、7成。

建議:盡量少吃,或多人分享一份套餐,解解饞即可。

泡麵:多數泡麵的鈉含量也都不低,甚至有的一碗就可抵兩天建議攝取量,這通常跟泡麵所附的調味醬量有關。

建議:若真是想解嘴饞,建議適量斟酌下約3分之1的調味包,也可以少喝湯,盡量降低鈉攝取。

加工食品:蜜餞、豆乾、肉乾等。甚至連部分甜食、麥片、麵包類也會排上高鹽食物。

建議:類似種類的食物,但不同的品牌、或另行添加其他食物後,鈉含量也可能不同,最好時時檢查標示量,才能平均分配每餐吃進的鈉,1餐吃過量,另1餐也就可以減少攝取量。

烹調:醃、燻、醬、滷、漬等方式製備食材,這類加工法將食材變成了高鈉食品。

建議:少用上述烹調方式,多用清蒸或其他新鮮食材提味,減少調味料用量。

【2008/12/28 元氣周報】

emily6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維他命應用於皮膚保養品或外用藥品十分常見,以下列舉維他命A衍生物、C、B5、D、E、K、B3及F。

維他命A衍生物
維他命A衍生物是維他命A在皮膚內的代謝為A酸、A酯、A醇或A醛的型態。

A酸:治療痘痘粉刺、改善膚質及抗老化使用最為常見。它能去角質、治療面皰,對沒有發炎的粉刺較為適用,另外也是極有名的抗老化成分。

A酯、A醇:常在強調抗老的化妝品中見到,因為A酯及A醇要在細胞內轉化後才能產生作用,加上在化妝品中這些成分濃度都不高,所以效果相較下就比A酸弱很多但刺激性也較低。
 
A醛:是A醇代謝至A酸的中間產物,就效果而言比A酯及A醇快,有效且刺激性比A酸低,所以目前這成分主要是在藥妝市場當作皮膚抗老化使用。
A醇 → A醛 → A酸
維他命A衍生物當作皮膚抗老用是醫學上證實的效果。因為其產生的效果及刺激度跟維他命A衍生物的濃度、種類及使用頻率有關,故要注意依膚質膚況,循序漸進且依照醫師指示使用。
 
維他命B5(泛酸)
健康的皮膚中含有高濃度的維生素B5,老化皮膚或損傷肌膚中的B5降低,新生皮膚細胞再生變會面臨阻礙。補充B5能維持皮膚細胞正常功能,並可刺激上皮細胞組織的形成。另具保溼功效,適合不喜歡油膩感的乾性膚質。
 
維他命C
維他命C對於皮膚來說,有促進膠原蛋白增生、抑制與淡化黑色素以及防曬、抗氧化等三大功能。
 
維他命C是製造膠原蛋白的必需物,老化的皮膚就是因為維他命含量逐漸減少,所以才會產生皺紋、傷口不易癒合等問題。維他命C是一種強效抗氧化劑,可以中和皮膚因紫外線、菸酒以及其他化學、物理性產生的的自由基,並可防止皮膚受到紫外線的損害。因此維他命C又可稱為「皮內防曬劑」,能產生防護紫外線傷害的作用。
維他命C藉由還原黑色素及抑制黑色素產生,可以達到淡化已形成的斑點及色素沉著,也可以改善皮膚色澤。臨床上常被用於美白治療,高濃渡的維他命C證實可以保護皮膚不受紫外線傷害,並減輕曝露在紫外線中所引起的發炎症狀。
 
維他命C衍生物:
維他命C易氧化而無法長時間保存在保養品中,所以廠商研發出各種不同衍生物使其能更穩定保存。但這些衍生物還是必須先進入皮膚後經組織轉化成活性維他命C才能發揮作用,所以不同的維他命C劑型或衍生物就會有不同的經皮吸收度及效果;在功效上也分別有抗氧化為主與美白作用的不同。
 
◎抗氧化
1‧左旋型維他命C(L-Form Ascorbic Acid):可100%被人體可被人體吸收進而發揮作用的物質。擦的方式甚至比吃的有效!口服維他命C只有極微量可輸送至皮表。透過左旋維他命C 的高度抗氧化作用,可有效清除體內的自由基,減少肌膚細胞老化,有效阻止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促進膠原蛋白的生成,恢復肌膚彈性。
另外有右旋型維他命C(D-Form Ascorbic Acid)則是人體無法吸收利用的形式,會將其排出體外。
2‧維他命C棕櫚酸鹽:它是一種脂溶性的維他命C,需要水解成左旋維他命C才能發揮作用,可抑制紫外線B引起的傷害,也有很強的抗發炎作用。
3‧酯化C:是一種新的較穩定的維他命C狀態,新一代的酯化維他命C含有維他命C的代謝中間產物及一些重要的礦物質和鈣,能迅速進入血液且比維他命C的效果更能夠持久超過6至8小時,達到美白、保濕、除皺、活化細胞功能。它兼具酯溶及水溶性質,故比一般維他命C之吸收和使用率高出四倍!它還可抑制致敏原毒素,減輕敏感刺激。
 
◎美 白
1‧維他命C磷酸鎂鹽(MAP):穩定性較純的左旋C來得高,且對於皮膚具有較佳的滲透率,它以「凝膠」型態出現時比乳霜類產品來得強。主要功效是加速黑色素代謝,同時具美白、再生及抗自由基三個主要效能。適合每日使用,對陽光有防護作用,可促進膠原蛋白增生。
2‧維他命C醣甘(Ascorbyl glucoside):為衛生署核准的安全美白成份,被稱為最穩定的持久型美白維他命C,溫和、穩定、無特殊味道,能淡化黑色素。
 
維他命E
針對皮膚問題如色素沈澱、褐斑、老人斑、皮膚鬆弛、皺紋等等,維生素E都能派上用場,並保護皮膚不受紫外線傷害。由於維生素E具抗氧化能力,能預防傷口發炎,因此常被用來協助外科手術後傷口的癒合,並能預防疤痕產生,搭配口服錠有相輔相成的效果。
可局部外用的成分還有維他命E醋酸鹽,必須要水解成維他命E才能發揮作用,可降低紫外線所造成的皮膚發紅、水腫等變化,也可保護皮膚免於受到污染、放射線、抽菸等的傷害。
 
維他命D
維生素D有加強皮膚免疫系統正常的作用,它有抗炎效果,並可防止癌細胞形成,使身體中的激素和荷爾蒙分泌正常。維生素D及其衍生物並應用在乾癬治療。乾癬是一種常見而無法斷根的皮膚病,病人的表皮細胞不正常快速增生,造成皮膚出現多處紅色斑塊,合併銀白色皮屑。在乾癬的治療中,廖醫師會建議於可以使用局部類固醇,與維生素D藥膏(得膚寧)治療,交替輪用。
 
維他命K
維他命K常見被局部外用的是維他命K1,能調節體內血液凝結現象,治療微血管擴張、充血、破裂,去除老化皮膚血管破裂造成的瘀青表現,因此可緩解由微血管因素造成的黑眼圈現象。也常被用來改善下肢微細血管擴張症狀。
 
維他命B3(菸鹼酸NIACINAMIDE)
維他命B3在皮膚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對於荷爾蒙的合成也很重要。含菸鹼酸的皮膚保養品目的多在於抗老化,因為它可以促進皮膚的防護功用、減少表皮的水分喪失、防護陽光傷害、抑制皮膚腫瘤的產生,並防止唇部乾裂。
 
維他命F
是亞麻油酸及花生四烯酸等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脂酸成份,對細胞膜十分重要。維生素F在大豆卵磷脂內含量豐富,主要用於皮膚保濕,可以使其恢復彈性和保持水份。
 
本文轉載自 - MySkin美膚網

emily6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植物固醇(植醇)

文: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主任.中藥臨床試驗中心主任魏正宗

植物固醇(phytosterol),簡稱『植醇』,是一種植物脂肪,它與動物脂肪——膽固醇的結構很相似,只是在側鏈上含有一個額外的乙基。

 

所有的植物包括水果、蔬菜、種子和堅果都含有固醇和固醇甘。在植物中,植物固醇/固醇甘類物質有自由態和結合態兩種形式的固醇,分別叫做固醇和固醇甘。固醇甘比固醇更易被吸收,因為它們的溶解率更高。

 

植物固醇的功效

降低膽固醇

研究指出,每天攝取15%,進而減少22%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

調節免疫

固醇和固醇甘可以有效地降低TNF-α,也可以降低介白質-6,從而控制免疫反應的程度。

良性前列腺肥大

固醇和固醇甘可以減輕炎症反應、降低前列腺素的聚集、消除水腫、中和雌激素和抑制前列腺組織的不正常增殖。

自體免疫疾病:紅斑狼瘡及類風濕性關節炎

固醇和固醇甘可以減少炎症因子介白質-6及腫瘤壞死因子TNF-α的量,因而對類風濕性關節炎可能有幫助。

腫瘤與免疫缺陷

固醇和固醇甘可以提高介白質-2γ-干擾素的水平,從而啟動自然殺傷細胞。固醇和固醇甘還可以啟動殺傷性T-細胞,它可以破壞被病原體感染的細胞。

哮喘、過敏

固醇和固醇甘可以刺激TH1型細胞分泌細胞因子,從而通過減少IgE的合成來控制過敏。哮喘期間,固醇和固醇甘也可以有效地抑制炎症反應,間接的減輕症狀。

 

富含植醇的食物

沒有加工的生堅果和種子還有它們的油,是固醇和固醇糖甘最豐富的天然來源。含量最多的食物是芝麻、向日葵籽、大麥、蕎麥、南瓜、玉米、米糠、豌豆、花生、蠶豆、杏仁、腰果、核桃、松子、橄欖油、亞麻油、葵花子油等。想要每天獲得60毫克的植物固醇,必須每天吃500700克的新鮮水果,200克不含任何添加劑的全麥粉,或者是250克未經蒸煮的豆類。一些常用草藥如鋸棕櫚、水飛薊、銀杏葉、人參、刺五加和紫錐菊也有豐富的植物固醇。

 

如何攝取?

吃足量的水果蔬菜是預防疾病的第一步,想要獲得足夠的保護來預防疾病,我們每天需要吃710種新鮮的水果、蔬菜、種子和堅果。食物的加工過程會破壞植物營養,所以食物越新鮮越好。如果無法攝取到足夠的富含植醇的食物,必要時可以服用市售的植物固醇和固醇甘保健食品。國內外已有業者將「植醇」運用於食用油、乳製品等各類食品,或製成膠囊、錠劑的健康食品。

emily6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卸妝產品面面觀

 
 
《白金級肌膚10堂課》
卸妝產品面面觀
 
作者﹕
 

 
卸妝產品顧名思義是用來卸除彩妝,如果沒有上妝的習慣,也沒有使用防水性的防曬乳液,那麼一般外出時臉上殘留的空氣髒污,其實是不需要使用到卸妝產品的,只需洗面乳就可以清潔乾淨。 溫和卸妝水:適合敏感、痘痘、粉刺肌膚使用,也可以用來卸除一般淡妝。

強效卸妝水:由於溶劑易傷皮膚,建議一般肌膚不要太常使用,敏感、乾燥性肌膚也要避免使用。較適合用來卸除濃妝。

溫和卸妝棉:溫和卸妝水加上棉片,適合敏感、痘痘、粉刺肌膚使用,也可以用來卸除一般淡妝。敏感性肌膚使用棉片時,要注意不要過度用力摩擦肌膚。

強效卸妝棉:強效卸妝水加上面棉片,不能太常使用,以免溶劑過度傷害皮膚。棉片若沒有封好,太乾燥時使用要小心對肌膚的摩擦傷害。較適合用來卸除濃妝。

水性卸妝凝膠:效果相當於溫和卸妝水及強效卸妝水,但使用時還是要注意成分。較適合用來卸除淡妝。

油性卸妝凍蜜:粉刺、痘痘肌膚應小心使用,否則容易引起粉刺、痘痘的合成酯和油脂,大部分卸除防水性防曬乳液的產品都屬於這類。較適合用來卸除濃妝。

卸妝慕斯:效果相當於卸妝油及洗臉產品,但使用時還是要注意是否含有容易引起粉刺、痘痘的合成酯成分。油性的產品可以卸除濃妝。

卸妝乳:粉刺、痘痘肌膚應小心使用,否則容易引起粉刺、痘痘的合成酯和油脂。較適合用來卸除淡妝。

卸妝霜:粉刺、痘痘肌膚應小心使用,否則容易引起粉刺、痘痘的合成酯和油脂。較適合用來卸除濃妝。

卸妝油:粉刺、痘痘肌膚應小心使用,否則容易引起粉刺、痘痘的合成酯和油脂。
較適合用來卸除濃妝或眼唇彩妝使用。@

摘自《白金級肌膚10堂課》方智出版社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emily6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金級肌膚10堂課》化妝品專櫃小姐不說的秘密

 
 
《白金級肌膚10堂課》
化妝品專櫃小姐不說的秘密
 
作者﹕
 

 
告訴你化妝品專櫃小姐不說、產品標示不提的美容祕密! 有人說:

1不管有沒有上妝,每天都應該要固定卸妝、洗臉,才能把臉上的髒污徹底洗淨。

2強效型卸妝水不應該太常使用。

3痘痘、粉刺肌膚在選擇洗面乳時,應挑選鹼性強、去脂力強的界面活性劑,例如SLS。

4敏感性肌膚每天都應徹底卸妝,使用洗面乳徹底清潔。

5卸妝油可以徹底清潔臉上的污垢殘妝,甚至連粉刺都會被溶掉一部分,最適合作為粉刺、痘痘一族的卸妝產品。

正確解答

1錯,卸妝產品只需要在有上妝的狀態下使用就可以了,其他的簡單髒污可以用洗面乳直接清潔乾淨。

2對,強效型卸妝水中的溶劑很容易對皮膚造成滲透損傷,讓皮膚變得乾燥敏感。

3錯,痘痘、粉刺肌膚仍應選擇弱酸性、去脂力中等或溫和的界面活性劑。

4錯,敏感肌膚的清潔應該要適度才行,過度的卸妝清潔反而會讓皮膚更為乾燥敏感。

5錯,卸妝油雖然可以溶掉粉刺中的某些油脂,但是當中的合成酯、油脂或者乳化劑,還是有殘留在皮膚上、引起粉刺的危險。因此,粉刺、痘痘一族在選用時應該更為謹慎。若在使用一段時間之後,發現粉刺有增加的現象,建議你還是立刻停用,改用溫和的卸妝水。@

轉載自《白金級肌膚10堂課》方智出版社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emily6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養生Q&A 

Q:何謂溫熱性食物? 


A:溫熱性食物吃後身體會生熱,使機能興奮、增加活力,適合寒性體質者吃,可改善其衰退沈滯,貧血萎縮的機能。相反的,若讓熱性體質者吃,則會因過度興奮亢進反而造成發腫、充血、便秘等病症, 諸如:香辛料(辣椒、胡椒、蔥白、薑、韭、大蒜、芫荽、肉桂、茴香、八角等)、醋、龍眼、荔枝、桃、杏仁、櫻桃、核桃仁、松子、木瓜、南瓜、胡蘿蔔、黃豆芽、紅棗、糯米、紅糖、當歸、檳榔子。

一般間所說的「燥」或「熱」的食物即是指溫熱性食物。

Q:何謂平性食物? 
平性食物雖然此處列得不多,但一般日常常用食物仍以平性食物居多。諸如:蘋果、葡萄、鳳梨、米、玉米、甘薯、花生、蠶豆、芝麻、黑豆、豌豆、豆。

Q:何謂寒涼性食物? 

A:寒涼性食物吃後對生理機能具有鎮靜及清涼消炎的作用,適合熱性體質者吃,可改善其失眠、腫脹及炎症。相反的,若讓寒性體質者吃,則反使冷症及貧血現象更為嚴重,諸如薏仁、綠豆、綠豆芽、海帶、紫菜、西瓜、香蕉、梨、橘、橙、芒果、枇杷、甘蔗、奇異果、楊桃、香瓜、番茄、柚子、竹筍、冬瓜、黃瓜、絲瓜、苦瓜、豆腐、豆豉、芹菜、子白菜、菠菜、空心菜、金針、茄子、蓮藕、茭白筍、 荸薺、菱角、白蘿蔔、蜂蜜、茶葉、綠豆、鹽、醬油、白糖、西洋參、車前草。一般民間所遻的「冷」、「涼」或「退火」的食物即是指寒涼性食物。
 

Q:何謂滋補性食物? 

A:滋補性食物食後可增進體力,恢復元氣,適合虛性體質者吃。相反的,若讓實性體質者吃,則會造成便祕、汗排不出、病毒積在體內,反而引起高血壓、發炎、中毒等病症。諸如:高麗參、紅棗、栗子、山藥、櫻桃、胡麻、糙米、小麥、蓮藕……等。

Q:何謂瀉性食物? 

A:瀉性食物可協助病毒或代謝廢物排除體外,並改善便秘,適合實性體質者吃。相反的,若讓虛性體質者吃,只要食用過量,便會造成下痢,使身體更虛弱,對病毒之抵抗力降低。諸如:蘆薈、芹菜、傳統豆腐、蘆筍、香蕉、西瓜、鳳梨、蜜柑、蕃瀉葉、牛蒡……等。 

Q:何熱熱性體質?(適合吃涼寒性食物) 

A:熱性體質的身體症狀是:腺體亢進、身體機能付謝動過度、易興奮緊張、常口乾舌燥、嗜喝冷飲、顏面潮紅、眼睛充血、身體易上火發炎、常便秘、尿量少而色黃、婦女生理週期常提早。

Q:何謂寒性體質?(適合吃溫熱性食物)

A:寒性體質的身體機能代謝活動均比較衰退,抵抗力弱、體溫不足、手腳常冰冷、臉色蒼白、貧血怕冷、精神萎靡、行動無力、常腹瀉下痢、喜喝熱飲、尿量多而色淡,婦女生理週期常過遲。

Q:何謂實性體質?(適合吃瀉性食物)

A:實性體質的人排毒功能比較差,即排便、排尿、排汗,均有障礙、內臟有積熱、體力充沛而無汗、經常便秘、尿量不多,臨床上身體強壯初期的病症,多屬實症。

Q:何謂虛性體質?(適合吃滋補性食物)

A:虛性體質者排便、排尿、排汗均正常,但元氣不足,對病毒的抵抗力減弱、免疫力差、體虛盜汗、手心常溼、晚上常流冷汗、臉色蒼白、行動無力,臨床上體弱多病者多屬虛症。

(999.10.17 中國時報

如何運用食物的屬性來保健? 

人類進食最好要合乎大自然運轉及人體生理的韻律,依「三因制宜」的方式,即因時、因、因人而制宜,還有「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的原則來選擇及烹飪食物,例如:

*因時制宜:

(1) 依時令、季節挑食物吃。如在夏天要少吃溫熱性食物,在冬天要少進食寒涼性食物,所以燉煮的補品、火鍋很好,可是夏天卻不適宜,吃了容易上火。現代人用冷暖氣機來破壞這種規律,在夏天開冷氣吃火鍋,在冬壓開著暖氣吃冰,這以中醫的觀點來看是不對的。

(2) 早上是一天的開始,人體生理功能剛要開始旺盛,不要吃寒涼性食物來鎮靜之;反之晚上是一天的結束,人體生理功能已經舒緩,不要吃溫熱性食物來興奮之。

*因地制宜:

依地域挑食物吃。如住在炎熱地方要少吃溫熱性食物,住在寒冷地區
要少進食寒涼食物。   

*因人制宜:

(1) 寒性體質的人要多挑溫熱性食物吃,反之熱性體質的人要多挑寒涼性食物吃。
(2) 寒證的病人要少吃寒涼性食物,反之熱證的病人要少吃溫熱性食物。

 *吃東西及煮菜時能稍微注意一下菜色的冷熱平衡會更理想,例如要烹煮寒涼性食物時可使用溫熱性的、醋、薑、九層塔香辛料來炒性寒的食物就是很好的搭配。有吃火鍋時放豆腐、白菜、粉絲不但可使湯汁更鮮美,還可利用這些性寒的食物來降吃火鍋的上火,吃完火鍋後挑些寒涼的水果如梨子、西瓜來吃也有幫忙。其實媽媽們每天煮菜時,往往就如此冷熱搭配,只是大家很少注意而已,譬如用蒜頭炒空心菜、煮冬瓜湯放薑絲、泡菜及醃黃瓜加辣椒、豆漿配燒餅油條、煮冬瓜茶加紅糖等就是很好的冷熱調和的典範。

(新竹林仲皮膚科診所 林仲醫師

 

emily6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年發胖嗎?四招瘦回來

天下雜誌 更新日期:2009/01/27 08:24  
 

過年飲食上難免比較油膩,又是零嘴、又是飲料,家人、朋友團聚在一起聊天、玩牌,也容易改變規律的生活作息,於是年後上班的第一天最常聽到上班族懊悔說「變胖了」、「肚子痛」等。

而如果忙於打牌或聊天,缺少活動,忽略便意感或拖著不上廁所,可能產生暫時性的胃腸功能障礙如腹脹、腹絞痛、或排便不完整的感覺,甚至嚴重便秘、噁心嘔吐、腸胃道阻塞。

延伸閱讀:
獨家!看宮崎駿電影「崖上的波妞」幕後花絮
日本最熱門瘦身法大公開,慢減肥Slow Diet!


累積健康財富,新年5大理財守則
2009好基金大調查!經理人評比完整版限時下載

曾嘉慶建議,利用上班前二、三天開始回歸定時定量的正常飲食及作息,並且以少量多餐、少油、少糖、少鹽、多纖維為原則,讓腸胃功能恢復正常運作,清空體內的垃圾。

上午:喚醒消化器官 補胃氣

◎回到規律的作息的第一步就是早點起床,別再睡懶覺。中醫認為,7點是吃早餐最能幫助消化的時刻,因此最好在6點半就起身。

◎起床後做腹式呼吸,喚醒你的五臟六腑。將一隻手放在胸前,另一隻手擱在腹部,吸氣時腹部用力,感覺空氣竄到頭頂,再慢慢吐氣,感覺氣流到腹部。

◎吃早餐前,按壓穴道。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醫療部針灸科主任吳建隆說,以指尖按壓足三里穴(膝關節下方3寸)約30下,能改善腸胃蠕動功能。

◎早餐最好來碗生薑稀飯,生薑稀飯能生發胃氣,維持消化道正常運作,做法是將米、薑加水一起放入電鍋煮即可。如果習慣吃西式早餐,搭配生菜、番茄片、白煮蛋切片及起司片一片,吃進足夠的纖維及營養。

◎和緩的運動:吃完飯後可以悠閒地散散步,萬芳醫院肥胖防治中心主任劉燦宏建議,如果戶外氣溫低,可在室內原地踏步、爬樓梯、做家事、澆花等, 都能增加身體的活動量,促進代謝。特別提醒腸躁症病患,吃完東西反而要多休息,避免大腸機能過度亢進,產生強烈的便意感而腹瀉。

中午:少一道油膩菜餚、多一盤清淡菜色

◎午餐的選擇,大同國小營養師許雲卿建議主食以五穀米、糙米飯拌菇類,補充纖維質及多醣體,取代精緻的澱粉類如白米飯、年糕、冬粉、蘿蔔糕等。

蔬菜的烹調則最好使用水煮,避免油炒,因為油脂比較難消化、難排出體外,增加身體的負擔。

肉類的選擇儘量吃白肉,如雞肉、海鮮。另外可搭配冬瓜湯, 冬瓜有消脂利水作用,可消除因生活作息不正常造成的水腫。

◎飯後按天樞穴,肚臍左右兩邊2寸(約3指)處、反覆按壓1 ~ 2 分鐘, 可進腸胃蠕動,避免脹氣。

下午:以水果盤取代零食盤

瓜子、開心果、核桃、松子等是過年常吃的零嘴,但堅果類熱量不低,而且比較難消化。

如果嘴饞,可以大番茄或黃瓜拌蒟蒻取代零食,蒟蒻纖維質高且容易有飽足感。但不建議吃蒟蒻干,因為市售蒟蒻干添加太多的人工香料調味。

如果口渴,又不想喝無味的白開水,可以蔬果汁取代。許雲卿自己喜歡喝胡蘿蔔加上檸檬、蘋果、或鳳梨,再加上西芹、小黃瓜或高麗菜,富含纖維及維生素A、C、E及B群,能讓腸胃功能恢復到最佳狀態,去除體內的垃圾。

晚上:少吃功夫菜 以天然食材調味

◎晚餐的主食最好仍是糙米飯,可搭配清蒸或乾煎的魚類及蔬菜湯。南瓜、高麗菜、西洋芹、番茄、蘿蔔、芥菜、黑木耳都可以是蔬菜湯的食材。

切忌吃麻辣鍋或一些功夫菜,如佛跳牆、東坡肉、紅燒蹄膀等,因為烹調的過程幾乎每個食材都需要過油,或炸或油煎。

火鍋及湯類少放魚餃、蛋餃等重口味的加工品,也避免使用鈉含量高的調味料如豆瓣醬、辣椒醬、沙茶醬、甜辣醬,改以新鮮的辛香料如蒜頭、薑、九層塔、香菜、或者水果、當歸、紅棗、枸杞等調味。

◎睡前可以做簡單的伸展操以排除一天累積下來的脹氣:身體平躺,手腳自然伸直。吸氣時右腳屈膝,感覺右腿擠壓到腹部。吐氣時右腳放下來。換左腳重複動作。

◎早點就寢,最好10點鐘就上床,10點半進入深睡期,讓五臟六腑得以休養生息,且睡眠充足也可避免肥胖。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emily6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食尚健康》認識十大防癌食物 uho優活健康網

更新日期:2009/01/16 09:30

 

       目前人人談癌變色,根據統計惡性腫瘤蟬連十大死亡原因第一名已多年,導致癌症發生的致病因素有飲食、抽煙、慢性發炎、感染、賀爾蒙、污染等。澄清醫院平等院區- 營養課賴金蓮組長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每人每天應攝取400~800公克的蔬菜水果,除了能預防癌症的發生,還可以減少慢性病像是痛風、心臟血管疾病、高血壓、動脈硬化、肥胖症、關節炎、便秘以及老化等;防癌飲食除了增加蔬菜、水果、纖維質之外在脂肪量也是須限制。

賴金蓮組長也提出,以下有助於防癌的食物供民眾參考:

1. β-胡蘿蔔素:深綠色及紅黃色之蔬果,紅胡蘿蔔含有大量的胡蘿蔔素是此類蔬菜的代表。凡是深黃或紅色的蔬果都富含有胡蘿蔔素。紅蘿蔔素前三名的蔬菜為胡蘿蔔、南瓜及紅蕃薯。

2. 維生素C:水果,橘子、柳丁、檸、葡萄柚等都是屬於柑橘類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胡蘿蔔素、類黃酮成份,輪流混合吃整個水果最好。

3. 維生素E:全穀類、植物油、小麥胚芽、芝麻、綠葉菜等。

4. 礦物質硒(Se):肉、海產、穀類。

5. 礦物質鋅(Zn):肉、海產、內藏、麥芽、酵母。

6. 含引垛(Indole)之食物:十字花科蔬菜如:青花菜、白花菜、芥藍菜、芥菜、高麗菜、大白菜、青江菜、小白菜、白蘿蔔。

7. 含硫之食物:洋蔥、大蒜,大蒜、洋蔥在流行病學調查上都發現有降低胃癌及大腸癌的作用。

8. 茄科蔬菜:茄科蔬菜包括有蕃茄、茄子、辣椒;都含有豐富的茄紅素。

9. 大豆:多吃非發酵的黃豆類食物其中的脂醇類及角甘類成份有增加免疫系統的作用。

10. 茶:茶葉中含有兒茶酚等為抗氧化成分。茶葉中的多酚類物質以綠茶含量最多,烏龍茶次之,紅茶最少。沖泡不可太熱,以免破壞維生素C。1997年美國Kannas University研究發現,日本人所慣用的綠茶含有多酚類的天然植物抗氧化物,可以達到比維它命E強20倍的抗氧化效果。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5711

本則新聞由uho優活健康網提供 2009/01/16

emily6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基金」正夯
維生素+礦物質+植物營養素 全方位健康投資新觀念

金融風暴一波接一波,人心惶惶的此時,拼經濟幾乎成為所有人的生活目標。不過想拼經濟,沒有健康可是拼不了的!因為攝取均衡的營養,才能使人體運作正常,拼經濟,當然更有力!

photo

你的「健康基金」夠了嗎?-營養均衡指數簡易測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同時也是榮新診所副院長何一成表示,無論癌症還是慢性病,「飲食因素」至少佔30%,換言之,只要營養均衡了,就能為健康奠定1/3的籌碼。但該如何判斷呢?為此,安麗紐崔萊營養師林秀芬特別提供下列營養需求指數檢測表,營養夠不夠,測了就知道!

※檢測方法:以下選項,符合狀況者打勾即可
□ 五穀根莖類(含3份以上的全穀類)攝取不到3碗
□ 乳製品攝取不到1份
□ 蔬菜攝取不到3碟
□ 蔬菜、水果、五穀類,顏色少於5種
□ 不吃早餐或胃口不佳,不常變換菜色、偏食
□ 經常外食
□ 長期吃素
□ 常喝茶或咖啡
□ 常處於二手菸環境,或有抽菸習慣
□ 常喝酒
□ 熬夜、壓力大
□ 常睡不好、失眠

打勾選項只要超過4項,小心!你的營養攝取可能不夠均衡囉!別擔心,接下來,醫師與營養師將會告訴你,如何輕鬆均衡營養,為「健康基金」加碼!

photo

忙碌隨便吃?小心賠了健康
現代人生活忙碌,經常隨便吃,殊不知無形中已賠掉了健康。事實上,國人十大死因除事故傷害、肺炎、自殺外,其餘的死因皆與飲食不當有關(影響力至少30%),不均衡的營養就像M型經濟狀況一樣,呈現極端的不平衡!

到底缺什麼?醫師與營養師不約而同指出,前三大國人缺乏的營養素分別為:維生素、礦物質和植物營養素。首先在維生素方面,以「維生素B群」缺乏最為嚴重,安麗紐崔萊營養師林秀芬提到,因為它是水溶性營養素,本就不易保存於體內,加上現代人加班、熬夜、壓力、菸酒的生活習慣,會增加身體對維生素B群的需求量,因此80%的國人具維生素B群攝取不足問題。至於礦物質則以「鈣」為最,其中又以青少年、老人、婦女和素食者較為嚴重。

「植物營養素」 預防癌症與慢性病
近幾年醫學界已發現,蔬果份量或顏色種類攝取不足,與癌症和許多慢性病有密切關係,因為蔬果中所蘊藏的植物營養素(Phytochemicals),具有預防慢性病、降低癌症發生率的作用。然而飲食問題卻又是國人極需改進的一環!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暨榮新診所副院長何一成提到,約有8成國人蔬果攝取量不僅不到標準的5份,且無法攝足5種顏色,因此近年來,衛生單位不斷呼籲、推廣「天天五蔬果」和「彩虹飲食」等概念。

天天五蔬果 多元攝取「植物營養素」
別以為蔬果吃的多就沒問題,因為植物營養素的攝取也是有訣竅的。林秀芬表示,除了份量夠,還得要種類夠才行,所謂種類指均衡攝取5色(含紅、橘黃、綠、藍紫、白)蔬果。台灣癌症基金會資料更指出,美國從1991年起推廣「天天五蔬果(5 a Day Campaign)」,飲食後,癌症發生率每年下降0.7%,死亡率更以0.5%比率逐年降低,由此可見植物營養素的重要性絕不可小覷。

photo

5色蔬果來源表

顏色
健康價值
來源
藍紫色 抗氧化、降低癌症發生率、促進泌尿系統健康、加強記憶力、抗老化…… 黑莓、藍莓、葡萄、茄子、葡萄乾、紫色甜椒、梅子、乾李子、紫色山藥、桑椹……
綠色 抗氧化、降低癌症發生率、促進視覺健康、強健骨骼及牙齒…… 酪梨、青蘋果、綠色葡萄、奇異果、綠色西洋梨、蘆筍、綠花椰菜、大白菜、綠豆、芹菜、黃瓜、蔥、秋葵、扁豆、青辣椒、豌豆、菠菜……
白色 抗氧化、降低癌症發生率、促進心臟健康、維持膽固醇指數正常…… 香蕉、棕皮西洋梨、甜桃、白水蜜桃、白色花椰菜、大蒜、薑、草菇、白色山藥、白蘿蔔、白玉米、韭黃……
黃橘色 抗氧化、降低癌症發生率、維持靜脈彈性、提升免疫系統、強化膠質…… 黃蘋果、哈密瓜、葡萄柚、金色奇異果、檸檬、芒果、柑橘、水蜜桃、黃色梨子、黃豆、鳳梨、橘子、黃色西瓜、黃色甜菜、胡蘿蔔、黃色甜椒、黃色洋山芋、黃玉米、番茄、地瓜、木瓜……
紅色 抗氧化、降低癌症發生率、促進心臟健康、提升記憶力、促進尿道系統健康…… 紅蘋果、紅橙、紅櫻桃、蔓越莓、紅色西洋梨、紅葡萄、紅葡萄柚、石榴、覆盆子、草莓、西瓜、甜菜、紅色甜椒、紅洋蔥、番茄、紅色洋山芋……

優質營養補充品 醫師、營養師教你挑!
醫師與營養師皆建議,除了力求每日多樣化的飲食攝取外,可以適量補充一些綜合營養補充品。至於怎麼選?以下三大重點可供參考:

POINT1.「品牌」與「認證單位」
選購營養補充品,何一成建議首先不妨從「品牌」與「認證單位」著眼,因為較大且歷史悠久的品牌與相關認證單位,將受到更多、更嚴厲的監督,相較於新的小品牌自然更有保障。

POINT2.選擇「綜合營養補充食品」
許多人在選購時,常面臨「單一或綜合」、「食品或藥品」的選購迷思,此時何一成建議,除非經醫師證明確實有特別補充單一營養素的需要,否則消費者在選購時,建議優先選擇以綜合配方的營養補充食品為宜,因為營養素間的連結會影響其能否被吸收;再者,營養補充食品中有較豐富的「粗萃取物」,營養素更接近原始成份,就營養補充考量上,反倒較單一成分藥品為更好選擇。

POINT3.選擇含「植物營養素」的綜合維生素
市面上的綜合維生素多只含維生素與礦物質,缺少植物營養素,營養也許不夠均衡。醫師與營養師建議,最好選含有「植物營養素」的綜合維生素,營養補充才會更完整。

新的一年開始,正是重新佈局的好時機,快為自己和全家人健康加碼,讓全家人以最佳狀態、創造嶄新氣象!

以上內容摘錄自《常春月刊》第1310期報導。

emily6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新概念的金字塔飲食 吃出健康不肥胖

優活 更新日期:2008/12/30 09:31 uho編輯部
 
 
很多人不想嘗試素食,是因為覺得吃素太單調,或認為素食口味不佳,還有人認為吃素營養不夠,其實這些都是對素食有所誤解。素食不是只有青菜豆腐,除了奶類和肉類外,我們一樣可以搭配其他五大類食物作變化;至於口味不合問題,很大原因出在坊間素食店多採用大量油炸豆製品作為肉類替代品,而且經常放很多油去炒以增加香味,這種油膩素食當然令人反胃又增肥。

臺安醫院營養課營養師提醒,吃素不能隨便亂吃,否則很可能越吃越胖。在下面的全新金字塔飲食圖中,我們將告訴你什麼是健康的素食。你會發現,這樣全新概念的飲食方式,同樣可以讓身體攝取充分的醣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與礦物質,而且美味一點都不打折哦!

「新起點」金字塔飲食指南

【五穀根莖類】
包括有米、麵、玉米、地瓜、馬鈴薯、南瓜等五穀雜糧。而所謂「全榖類」是指未加工精製的穀物,包括:全麥麵包、糙米飯、小麥、大麥、燕麥、蕎麥、小米、薏仁等,它們富含澱粉、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B1、B2、菸鹼酸等)、維生素E、礦物質、微量元素及植物化合物。營養師們建議,每天最好選用2~3種全穀或根莖類的食物,如果再搭配1、2種豆類一起食用,即可提供身體所需的蛋白質。

【蔬菜類】
儘量食用各式各樣新鮮蔬菜,而且每天至少含1份以上深綠色或深黃色的蔬菜,如:菠菜、空心菜、綠花椰菜、胡蘿蔔、甜椒、瓜類、蕃茄等,可提供豐富的維生素C、β-胡蘿蔔素、類胡蘿蔔素、葉酸、核黃素、多種礦物質(如:鐵、鈣、鎂、鉀等)、膳食纖維及植物化合物等營養素。

【水果類】
每天食用2-3份新鮮水果,且至少有1份是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柑橘類、奇異果、芭樂、蕃茄等;但不要喝含糖量高又缺乏膳食纖維的果汁,也不要吃加糖或罐裝的加工水果。

【豆類及其豆製品、豆奶】
包括黃豆、雪蓮子豆、扁豆、紅腰子豆、黑眼豆、黑豆…等,富含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鐵、鈣、鋅、維生素B群、卵磷脂、膳食纖維等營養成份。此外,更含有豐富的植物性化合物--異黃酮素,具有植物性荷爾蒙的天然療效,多選用各種豆類及其豆製品、豆奶取代蛋、奶、肉類,不僅可獲得身體所需的蛋白質,還可降低飽和脂肪酸及膽固醇的攝取,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增強骨質、抑制肝癌、肝硬化及降低乳癌的罹患。

【核果、種子類】
低油飲食,可適度減輕體重,改善血脂異常。烹調時,除應避免使用動物性油脂外,亦建議儘量減少提煉油( 如:大豆沙拉油、玉米油、葵花油、橄欖油、芥花子油等)的食用,可多選用少量含豐富不飽和脂肪酸的核果類( 如:腰果、杏仁豆、核桃等 ),或種子類 (如:芝麻、葵花子仁、南瓜子仁等)替代提煉油,加入菜餚或作成醬料與食物搭配一起食用,不僅可提供身體所需的油脂,亦可獲得許多其它維生素、礦物質及微量元素。

臺安醫院營養課營養師指出,健康飲食原則有以下幾點:

1.拒吃精製食品
天然食物經過精製後,不但營養成分流失,還會產生一些不好的化學物質,引發許多健康問題,所以「新起點」主張不吃精製食品。除了建議大家以五穀根莖類取代白米飯、白麵包等作為主食,也請儘量減少使用精製糖或其他精製澱粉類(例如玉米糖漿或玉米粉)。

2.少用提煉油
市售提煉油易氧化,產生自由基,還會增加肝臟負擔,使血管泥濘化、血壓上升,並與高膽固醇血症、心臟病息息相關;而且提煉油營養素損失很多,95%是令人肥胖的脂肪,健康的維生素還不到1%。因此,最好改變傳統炒菜用油的習慣,儘量不用植物油、人造奶油、動物油(如:牛油、豬油等)等任何精製提煉油,而是以含油脂的天然食材來取代提煉油(例如將核果及種子作成醬汁)。

這樣不但可以提供人體所需的脂肪,還能獲得許多其他營養素,降低血膽固醇及LDL(壞膽固醇),減少油脂產生氧化的機會及自由基的毒素,從而減少癌症、心血管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的發生。

3.避免食用加工或醃製食品
加工或醃製食品的油份或鹽分都很高,而過多的脂肪和鈉對人體都是有害的,所以別貪一時方便,而吃下貢丸、香腸等加工肉品,或麩狀物、麵筋、素肉品或黃豆粉精製品;另外,含鹽分高的泡菜或醃漬蔬果也不宜多吃。

4.使用天然調味料
現代人喜歡重口味,覺得又鹹又辣才過癮,其實這都在不知不覺中增加身體負擔;而且吃得太鹹,也會使減肥者減緩體重下降。想要健康,飲食一定要清淡,如果希望口味有點變化,不妨多使用天然調味料如:青蔥、洋蔥、蒜、九層塔、香菜、檸檬、韭菜、及溫和香料(迷迭香、蒔蘿草、鬱金香粉、巴西里、薄荷葉、甜羅勒等),不僅可添加菜餚的香味、顏色、保存,同時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及植物性化合物,以增強新陳代謝及免疫能力。

5.掌握三餐的份量與變化
其實,我們不但要吃得清淡,也應吃得簡單,同一餐的食物不要太複雜,但不同的餐次可多作變化,例如:全穀類食物,搭配煮熟或生的蔬菜、豆類或其豆製品、再加上少量核果或種子類調成的醬料,就可以達到一餐營養的需求。

臺安醫院營養課營養師表示,早餐是一天活力的來源,但忙碌的現代人也最容易忽略早餐。其實,早上起床時血糖值偏低,如果不吃早餐,腦細胞和肌肉活動都會欠缺能量,這樣不但注意力很難集中,也很容易感到疲勞,工作和學習效率都會降低。因此每天最好早睡早起,為自己準備一份健康早餐,以1~2種全穀類食物、2-3種水果、少許的核果或果醬,搭配1杯豆漿或豆奶,就可以攝取豐富的營養,讓你的身體充滿能量。

到了午餐時間,也要吃得豐富,並注意營養均衡,才能讓你整天持續活力滿滿。午餐以1~2種全穀類食物、3~5種蔬菜(最好生吃,否則略燙一下),搭配適量的豆類或豆製品、以及少量的核果或種子調成的醬料,以供應一天活動所需。

至於一般人最愛大吃大喝的晚餐,反而應該吃得最少,因為夜間活動量通常較少,熱量消耗減低,這時如果吃了過多的食物,很容易在體內轉換成脂肪儲存,而且增加腸胃負擔。因此,建議晚餐要吃得簡單,以適量的五穀根莖類食物、水果或蔬菜(但兩種最好不要同一餐吃),搭配少許核果或種子醬料即可。而且,一定在睡前2~3小時以前用餐,也絕不能吃宵夜,這樣才能控制體重並讓胃充份休息。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5589

emily6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鈣鎂是必須同時補充的元素

1)鎂不足時會有什麼症狀? 

    失眠、睡眠不規則、疲勞、身體緊張、頭痛、心臟病、無元氣、高血壓、經前症候群、肌肉緊繃、背痛。其它症狀還有便秘、腎結石、骨質疏鬆、加速老化、沮喪、心律不整、焦慮、抽筋、易怒。

90%~95%的人都鎂不足,包括那些已有在補充鎂的。為什麼?因為教科書錯誤資訊的誤導。事實上,鎂相關的知識依然大量被誤解及誤用,而此問題影響所及難以估計。

 

2)鎂是僅次於氧、水、食物之後最重要的元素

   大部份的人都不知道「鎂」在我們身體所扮演的超級重要角色。鎂對身體而言,可能是僅次於氧、水、食物之後最重要的元素。如此重要,卻鮮為人知。

   鎂是身體內最重要的礦物質,活化超過300項各種不同的生化反應。這些功能包括消化、能量的產生、肌肉的功能、骨骼的形成、新細胞的產生、維他命B的活化、肌肉的鬆馳、心臟的功能、腎的功能、腎上腺的功能、腦的功能及神經系統的功能。任何程度上鎂的不足,都將干擾到上述功能。

      現在你可以看到鎂不足時會有什麼情況。一旦鎂不足,許多的作用被干擾,連帶使許多礦物質和營養無法撥揮功能,身體失去平衡。

 

(3) 為什麼缺鎂造成神經質及失眠?

   鎂的不足會引起失眠及醒來後的肌肉痙攣、緊張、不舒服。上述這些症狀在補充了鎂之後,很快就會消失。鎂對於神經系統的良好運作非常重要。沒有足夠的鎂,神經元細胞無法傳遞及接收訊號,這會造成一個人相當興奮及容易反應,形成高度的神經質。噪音對他而言將變成很大聲,突然的關門聲會使這個人跳起來。而且總是處於緊張,燈光對他而言也變成太亮。每個神經質的人事實上都缺鎂。

 

4)為什麼缺鈣鎂造成肌肉失調?

   抽搐、痙攣、抽筋、眼皮跳動、打嗝都是鎂不足引起的。喝足夠的水溶性鈣鎂,這些症狀將消失。

   鎂和鈣一起運作以控制肌肉的活動。鈣使肌肉拉緊,鎂使肌肉放鬆。鎂不足,肌肉處在緊繃,終將造成肌肉痙攣。這會發生在鈣過多但鎂不足時。同樣的情形若發生在心臟上,稱之為心臟病發作,因為心臟也是肌肉組成。當鈣過多但鎂不足時,心肌痙攣不放鬆而造成心臟病發作。只要吃一些均衡的鈣鎂,心臟就會再跳動。

 

5)為什麼缺鎂造成疲憊及無元氣?

   鎂在每個細胞的能量轉換過程中扮演關鍵的角色。當鎂不足,能量的製造就被抑制,最終結果就是疲憊及無元氣。鎂對於具有足夠的能量水平非常重要。鎂對於鉀的水平及腎上腺素功能的調控亦非常重要,而這二者對於維持在高能量水平的重要性無以倫比。故鈣鎂的補充有助於回復較高的能量水平。 

 

6) 為什麼喝牛奶反而骨質疏鬆更嚴重?

    過多的鈣是個非常大的問題,因為過多的鈣會消耗掉體內的鎂,接著衍生出所有鎂不足的症狀(如前述)。事實上,重點不在於你消耗多少鎂,而是你體內剩多少鎂。如果你覺得身體已不平衡而且功能已出問題(已有一些症狀顯現),我會猜想你是有過多的鈣,尤其是你若曾補充過鈣。

記得,身體所需要的鈣與鎂有一固定的比例,否則鈣將由營養變成毒物,造成心臟病、關節炎、血管硬化、衰老、骨質疏鬆、器官及組織鈣化,以致於全面性的退化。

    舉例而言,那個國家喝最多的鮮乳?「美國」,答對了!那那個國家對鈣補給品消耗率的最高?「美國」,再次答對了!所以美國理應有最少的骨質疏鬆症(鈣質流失及骨骼脆化)?錯,美國擁有最多的骨質疏鬆症。為什麼?因為過多的鈣及不足的鎂。事實上是致命的組合。

從統計上可以看出,用更多的鈣也不會解決鈣不足的問題。是鎂才能解決鈣不足的問題,也同時解決鎂不足的狀況。鎂在幫助必要的鈣的吸收時,也會將身體中過多的鈣溶解掉。

       鈣鎂比例如下

 鈣鎂

鈣鎂21

牛奶81

 

7)為什麼缺鎂造成經前綜合症?

經前綜合症最主要原因就是鈣鎂不均衡。太多的鈣及不足的鎂造成經前綜合症。要立即解決經痛,可立即補充鈣鎂。

 

8)缺鎂造成心臟病

    你知道嗎?沒有足夠的鎂你可能真的會死。你的心臟將會停止跳動然後醫生稱之為”心臟病”(美國第一死因)。醫生從來不會說「他因鎂不足而掛掉!」身體需要適當的鎂是如此重要。心臟病的早期症狀有心跳加速、心跳不規則、心絞痛、劇烈運動後的虛脫,如賽跑、足球或籃球。由於缺乏鎂,心臟肌肉痙攣而無法跳動。這是因為沒有足夠的鎂來鬆馳心臟肌肉以備下次的收縮。不規則心跳也是因缺鎂而引起。

 

9)頭痛、糖尿病、高血壓及其它

   氣喘、頭痛、偏頭痛、癲癇突發、懷孕相關症候群、沮喪、焦慮、全身肌肉無力、過動、注意力缺損、關節炎、腎結石都將因鎂不足而更惡化。補充鎂,這些情況將改善。有些是立即改善,有些需要一點時間。

  糖尿病 胰島素是賀爾蒙,可幫助調節葡萄糖的新陳代謝。鎂已被了解可用來改善胰島素對食用糖的反應,並增加胰島素在血糖調節上的作用。

  高血壓 任何高血壓的人都需要鎂。鈣鎂已在好多高血壓案例上印証有效。

 

10)為什麼鈣要與鎂放在一起?

   鈣需要鎂才能為人體所吸收。所以,當吸收過多的鈣,身體中的鎂將被抽出以配合鈣的運作,導致體內鎂不足,進而身體變差。這種情況發生在喝鮮乳時。牛奶鈣鎂的比例是8:1,故喝鮮乳會導致鎂不足。

   故鈣與鎂應一起服用。緊張的反應可因鎂的補充而減少,鎂本身巳証實對維持神經緩和是必需的。鈣和鎂二者皆在預防肌肉酸痛上有幫助。但它們最好以特定的比例一起服用。

 

參考文獻

1.  L.Ron Hubbard.Clear Body, clear Mind: the effective purification program.

2.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for calcium, phosphorus, magnesium, vitamin D, and fluoride. P71-145. National Academy Press. Washington, D.C. (1997)

3. U.S. N.A.P.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A Risk Assessment Model for Establishing Upper Intake Levels for nutrients. by Food and Nutrition Board, Institute of Medicine, National Academy Press, Washington, D.C. 1998

4. Subcommittee on the Tenth Edition of the RDAs Food and Nutrition Board Commission on Life Sciences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1989. Recommended Dietary Allowances., pp. 92-98, 174-183, 187-194, 205-213, 225. National Academy Press, Washington, D.C., USA.

5. Ohtani M., Tsugawa N., Kamao M., and Okano T. Absorbability of calcium from a new calcium supplement prepared from bovine marrow-free bone in rats. Journal of Nutritional Science and Vitaminology, 44:887-895 (1998)

6. Martini, L.A.: 1999. Magnesium supplementation and bone turnover. Nutr. Rev. 57(7): 227-229

7. Wood, R.J., and Zheng J.J. High dietary calcium intakes reduce zinc absorption and balance in humans. Am. J. Clin. Nutr.65:1803-1809 (1997)

8. Nuti, R., Bonucci, E., Brancaccio, D., Gallagher, J.C., Gennari, C., Mazzuoli, G., Passeri, M. and Sambrook, P.: The role of calcitriol in t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Calcif. Tissue Int. 66: 239-240 (2000)

9. Mortensen, L. and Charles, P.: Bioavailability of calcium supplements and the effect of vitamin D: comparisons between milk, calcium carbonate, and calcium carbonate plus vitamin D. Am. J. Clin. Nutr. 63: 354-357 (1996)

 

emily6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素食有助改善體質 營養師教你如何吃出健康
 
2008.11.13 悠活健康網/Yahoo新聞網

【營養課 營養師群 / 臺安醫院 - 營養課】

現代人吃素,已經不像從前一樣,單純為了宗教的理由,而更多的因素是為了獲得身體的健康。國人的素食花樣比較多,有純素、奶素、蛋奶素、禪食、部分素食等。根據研究指出,人類的消化系統和牛馬羊一樣,比較適合素食。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韓丁頓博士所做的人體腸道解剖分析報告中顯示,人類不適合肉食,而適宜素食。因為肉食性動物的小腸短,大腸直而平滑;素食動物的小腸長,大腸也長。而人類的腸子約是自己身高的10~11倍,並且來回排列,腸壁不平滑且重疊在一起,此種腸胃較適合食素。

再者,肉食中的動物脂肪,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酸,長期食用容易引起膽固醇過高及心臟血管方面的疾病,同時也有致癌的可能性,再加上近年來口蹄疫、狂牛病、禽流感…等動物間傳染疾病的發生更是提醒我們該重新思考自己的飲食行為及習慣,建立一個更健康的均衡飲食。

素食,究竟有什麼優點呢?臺安醫院營養課營養師群提出以下四點供民眾參考:

一、許多研究顯示健康的素食能減少罹患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和肥胖等慢性退化性疾病。

例如:豆腐不僅比同重量的肉類熱量低,不含飽合脂肪酸,且完全沒有膽固醇(只有動物性食物才含有膽固醇),所以吃素者有較低的血膽固醇,加上膳食纖維有降低膽固醇的功效,故對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利,並且能延緩小腸中葡萄糖的吸收,可幫助糖尿病人血糖的控制。植物性食物體積大、熱量低,且具有飽足感,因此對於控制體重預防肥胖也有幫助

二、植物性飲食,包括:全穀類、豆類、蔬菜及水果,有降低人體罹患癌症機率的作用。

根據研究指示,黃豆可減少乳癌的罹患率。因為黃豆中所含的植物固醇(Phytoestrogen)可減少腫瘤發生。黃豆所含的蛋白抑制劑可阻止及避免大腸癌、口腔癌、肺癌及肝癌的發生,這可能是因含有異黃素(Isoflavones)及其他抗癌酵素的關係。植物性食物中的植物固醇及皂素(Saponins)也可減少罹患大腸癌機率。

三、素食可以減少癌症發病率.尤其是直腸癌,結腸癌。

這是因素食中含有大量纖維素,能刺激腸蠕動加快,使糞便快速通過腸道,讓有害的物質及時排出,降低了有害物質對腸壁的損害。據美國研究發現,素食者比肉食者癌症發病率低百分二十至四十。

四、素食對預防骨質疏鬆症亦有好處。

老年人(尤其停經後的婦女)為了防止骨質疏鬆,提倡多吃含鈣質的食品,而維生素C有利於鈣質的吸收。很多植物食品(如綠色蔬菜,和某些瓜果等)含有豐富的維生C。相反,動物食品有時卻會影響身體利用鈣質的能力。因此素食不但可以淨化血液,預防便秘及痔瘡的產生,預防癌症,骨質疏鬆症,養顏美容,並且安定情緒。和肉食比起來,素食在養生方面實在益處多多。

然而,吃素就是只能吃蔬菜、水果嗎?素食是不是會改變體質?就醫學研究的觀點而言,吃素確實可以影響人體的生理機能,但是必須以『營養均衡』的方式來吃素食,如此才能達到改善生活品質及健康生活的目的。

那麼應如何均衡、健康的吃素食呢?有些人常會擔心吃素是否營養足夠?某些營養素,如:蛋白質、鈣質、鐵質是否會有缺乏的問題?事實上,多樣性、廣泛的選用食物,吃的正確,絕對可以獲得足夠的營養。

1.廣泛的選擇各種食物,達到均衡的飲食,也就是六大類食物均衡攝取【五穀根莖類、蔬菜類、水果類、豆類及其豆製品、豆奶、油脂類】。

2.攝取適當的熱量,維持理想體重。

3.多選用未精製的榖類食物(糙米、大麥、小麥、燕麥…等)以替代精製的白米、白麵。

4.適量攝取身體所需的蛋白質:均衡的素食足可提供人體所需的蛋白質,而肉食往往會造成蛋白質攝取過多,導致人體罹患腎結石、骨質疏鬆症、心臟病與某些癌症。每天從五穀根莖類、豆類、核果類、種子類中選用食物,就可以達到『互補作用』,提昇蛋白質的利用率。如:黃豆糙米飯、紅豆麻薯…等,這種組合足以媲美蛋與牛奶,可提供優質的蛋白質。

5.均衡素食,可獲得身體所需的鈣質:一般人都認為牛奶及奶製品、小魚乾等為豐富鈣質的來源,其實許多植物性的食物,如:深綠色蔬菜、豆類、豆腐、芝麻、髮菜等,亦含有豐富的鈣質。許多研究報告顯示,動物性蛋白質其中所含的『甲硫氨酸(Methionine)』,在代謝後,易與鈣質結合成硫化物,隨著尿液流失,這可能是骨質疏鬆症罹患率偏高的原因之一。相反的,素食者,即使是純素食,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比例卻較低。

6.每餐要吃水果,尤其是維生素C豐富的水果,以增加鐵質的吸收。植物性食物,如乾果類(葡萄乾、紅棗、加州梅)、全榖類、核果、種子類、及深綠色蔬菜等均含豐富的鐵質,只要與維生素C含量高的蔬果一起食用,即可促進鐵質的吸收及利用。

7.選擇各式各樣的蔬果,包括深黃色及深綠色蔬菜。選用各式各樣新鮮的蔬菜、水果,每天至少含一份深綠色或深黃色的蔬菜,及含維生素C豐富的水果,如:柑橘類水果、奇異果、芭樂、蕃茄等,以補充維生素及礦物質。

8.多選用天然(未經加工)植物來源的油脂,不使用任何提煉精製油。台灣許多寺廟裡的素食餐普偏含大量炒菜油,屬於高油脂、高熱量素食,用於烹調素食的植物油(玉米油、葵花油、沙拉油、花生油、大豆油等),和動物油一樣,都是高熱量食物,吃多了一樣會使人增胖,也一樣會促成動脈血管硬化,演變成冠狀動脈心臟病和其他動脈硬化疾病。天然的植物油脂來源為核果及種子類,如:杏仁豆、腰果、核桃、松子、芝麻、葵瓜子、南瓜子…等。

9.少吃油炸素食:炸茄子、炸蕃薯等素食是高油脂、高熱量食物,已喪失原來低熱量素食的益處。油炸素食的另一個缺點是高溫油炸時,原有的有益性植物性化合物被破壞變質;例如紫色茄子皮和黃色蕃薯含豐富的類胡蘿蔔素植物性化合物,具抗氧化作用,能保護人體細胞,使其免於氧化物的破壞,經高溫炸後,這種植物性化合物因變性而喪失抗氧化作用,十分可惜。

10.發霉的素食不能吃:花生、玉米、米、麥等食物容易感染黴菌而長霉,有些黴菌能釋出黃麴毒素,是強烈致癌物,能使正常肝細胞病變成癌細胞,引起肝癌。雖然並非所有發霉的食物都含這種致癌毒素,但為了安全,凡是發霉的食物,一律不吃才是上策。

11.應選用不含農藥的素食:過多殘留農藥可引起急性中毒,但這種病例不多。含殘留農藥的食物久食後,難免有得癌的危險性,理由是許多農藥量大時,易造成消化道受損害,得消化道癌的機會較多。無論中外,政府衛生單位無法有效約束農人使用農藥和農作物經農藥噴灑後的採收時間,故消費者必須依靠自己的智慧來保健。

12.縮短烹調時間、降低烹調溫度:食物經高溫或烹調一、二小時後,養分和有益的植物性化合物被破壞殆盡,剩下的營養素可說是微乎其微。蛋白質經久煮後也會變質而不利於健康。

事實上,以素食來提供健康且均衡的營養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總之,低脂(低油)、低熱量、高纖、多水分、低糖的素食有益健康,只要不偏食(不過量)、食材新鮮、來源可靠、烹調得當,素食是一個營養又健康的選擇。

資訊來源:

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5284

emily6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別吃東西 餓死癌細胞? 別傻了!
醫師建議 搭配營養補充品 體力充沛 才能戰勝癌細胞

【中時健康 楊格非/台北報導】2008.11.04

 

對於許多胖哥胖妹來說,能在短時間之內,瘦下十幾公斤,應該是件夢寐以求的事,但幾乎做不到,如果暴瘦的狀況發生在癌症病人身上,這可是一大警訊,讓主治醫師、營養師等醫療團隊成員擔心,深怕病人病情急遽惡化。

  台灣放射腫瘤學會理事長、阮綜合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梁雲醫師表示,除了手術、化療、放療及藥物治療之外,營養問題也是影響癌症患者恢復狀況的重大關鍵。

  梁雲強調,適當的營養補充,可以增強體力,提高免疫力,讓身體充滿了生氣及戰鬥力,如此一來,才能與腫瘤、癌細胞好好打一場戰,如果營養足夠,擁有極佳的免疫力,就算癌細胞轉移出來,也可能被消滅。

  只可惜,許多癌症病患往往道聽塗說,迷信一些沒有科學依據的說法,花了大錢還沒關係,如果因此,加重病情,甚至縮短了存活期,可就得不償失。

  有些人言之鑿鑿地說,斷食療法可以餓死癌細胞,因為癌細胞需要養分,才會生長茁壯,要是癌症患者不吃東西,甚至斷食,沒有了營養補充,癌細胞就會死亡。

  這個說法真的可以成立嗎?梁雲搖著頭說:這根本是一個似是而非的錯誤概念,如果每天所攝取的熱量不夠,身體就會變瘦,到最後沒有了體力,免疫力也下降,可能人已經餓死,而癌細胞還是很活躍,健康得很。

另外,有人認為,營養過剩,會促進癌細胞生長,從學理上來說,確實會如此,不過,每個腫瘤科醫師在治療癌症病患時,都會有一套治療策略及方針,確實測量病患的體重,並做成記錄,定期追蹤,因此,患者務必遵照醫師及營養師的指示,好好控制飲食,攝取足夠的熱量。

  梁雲指出,放療、化療等治療都容易產生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副作用,甚至導致味覺及嗅覺的異常,吃東西時,覺得毫無味道,有如嚼蠟一般,於是更不想進食,長期下來,一定會影響身體機能。

  再者,許多人都認為,癌症患者一定要補,否則身體虛弱,就會沒有體力面對化療或放療,於是每天食補,喝雞精,吃人蔘雞湯,對此,梁雲則認為,雞精的熱量不夠,還不如一些大廠牌的營養補充品來得實際。

  梁雲解釋,癌症患者的活動力較少,經常臥床,因此,一天大約只要攝取一千八至兩千大卡的卡路里,如果熱量攝取不夠,就可能體重下降,因此,如何讓食慾不振的病患願意多吃東西,則是一件具有挑戰性的事。

  一般來說,人體營養吸收,以腸道營養最好,也就是直接嘴巴吃進東西,但癌症病患容易嘔吐,有些才剛吃下肚,隨即又吐了出來,這個時候,就可以透過靜脈注射來補充營養。

  梁雲認為,罐裝的營養補充物容易被人體腸胃吸收,消化時間相當快,相當適合癌症患者使用,另外,這類營養品的外包裝清楚標示了熱量,便於病患家屬及營養師來計算。 

  市售營養補充品琳瑯滿目,該如何選擇呢?梁雲建議,最好挑選國際知名廠牌,過去曾經傳出一些來源不明的營養補充品,內容物竟然是豬飼料,儘管病人吃了之後,不會有副作用,但卻會影響心情,而大廠牌的營養補充品就相對比較有保障。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6,56&id=3312

emily6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怎麼吃》辛苦孕媽咪 葉酸多一點
【元氣周報/記者施靜茹/報導】

從準媽媽到菜鳥媽媽,了解怎麼為腹中胎兒及生下來的幼兒補充營養,是很重要的。

葉酸利胎兒 鐵質顧孕婦

台北醫學大學公衛暨營養學院院長謝明哲表示,懷孕初期,孕婦需要多一點醣類食物,增加身體熱量;到了懷孕中期,胎兒快速生長,則需蛋白質,最好的來源,就是蛋、奶、豆、魚和肉。

至於孕婦所需的頭號營養素,即維他命B群裡的葉酸,它能預防胎兒產生神經缺陷,一天建議攝取量,可在600毫克以內。

此外,國人日常飲食的鐵質攝取,不足以應付婦女懷孕、分娩失血及泌乳所需,也建議婦女在懷孕第三期至分娩後兩個月內,每天補充40毫克以內的鐵質。

偏食小朋友 可考慮補充

現在的小朋友,營養會不夠嗎?台北振興醫院營養治療師鐘子雯說:「偏食、不愛吃蔬菜、水果,或身高、體重,居於生長曲線圖50%以下的小朋友,家長是可以考慮給孩子吃維他命。」

小朋友的維他命,標榜兩歲就可以開始吃;只不過,小朋友新陳代謝能力還未發育完全,維他命需要劑量也小,要注意不可過量。

D助骨骼發育 小孩需求多

不過有些維他命,小朋友每天所需的量多於大人,例如維他命D,大人一天需5微克,小朋友一天則需10微克,維他命D又稱「陽光維他命」,適度曬太陽也能獲得補充;由於骨骼發育,兒童階段需要更多鈣、鐵和磷。

【2008/06/23 元氣周報】

emily6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